语慧天下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知识 > 家庭教育 >

教育宝典:聪明的父母不和孩子“辩”

时间:2016-05-19 11:3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教育宝典:聪明的父母不和孩子“辩” 你会要求孩子严格遵守“家规”吗?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行事的标准。我们都会给孩子立规矩,以此判断孩子行为
教育宝典:聪明的父母不和孩子“辩”
你会要求孩子严格遵守“家规”吗?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行事的标准。我们都会给孩子立规矩,以此判断孩子行为的对错。
  比如,吃饭必须是要有定点儿的。这是为了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就餐习惯。如果孩子因为贪玩儿,沉迷于一个游戏,错过了午饭的时间,还怎么叫都不上饭桌。为了捍卫“规矩”,有些妈妈就会在全家人都吃完饭后,把饭菜收起来,让孩子饿一顿,作为惩罚。
  我还听说过有家里把冰箱上锁,防止孩子在下一顿饭之前找到任何能充饥的东西。必须饿到晚饭,才能吃东西。这是名副其实的“饿”治。
  “会不会有可能对孩子吃饭的时间网开一面呢?”
  “当然不行!不能让孩子钻空子啊!”
  那么,如果有一天,孩子沉迷于一道难题,全班其他孩子都放弃了,只有你的孩子想要挑战一下,已经算了3张草稿纸,马上就快要找到答案了。这时候中途吃饭,恐怕会打断思路……
  我们会让刚刚解出难题,筋疲力尽的“小英雄”饿着肚子等到晚饭么?
  还是为了让孩子能安心做题,全家电视都不许开。等到孩子完成学习,妈妈喜出望外,像安了弹簧一下弹到厨房开始给孩子“加点有营养的”?
  如果你这时候拉住妈妈,问她:“错过‘饭点儿’就要等下一顿的规矩还要不要遵守呀?”
她一定不耐烦的告诉你,“这鸡蛋要蒸的嫩一点才有营养,你别打扰我,正看着时间呢!”
好吧,那我们去看另外一位妈妈。
这位妈妈的“规矩”是——每天玩IPAD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即使是节假日,也没有特殊政策。
如果有一天,这位妈妈的中学同学聚会。家里没别人帮忙带孩子,只能一起赴约。正跟同学聊到当年班花和班长的八卦欲罢不能……这时候,孩子举着IPAD来找你说,“妈妈,半小时到了,你陪我看书吧!”
很可能得到的回答是:“你再去玩一会,今天可以多玩一会,乖哈!”
如果你这时候拉住妈妈,问她“每天半小时的规矩还要不要遵守呀?”
她可能脸都不会转过来:“那他们当初到底是谁追谁啊?”
这时候孩子玩ipad超过半小时,仿佛又是可以接受的。
咦,这么看起来,仿佛规矩也都不是“死”的,而是我们根据自己主观上的感觉来判断的?
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是主观的,是以我自己的感受为标准,也就是说我以感觉、情绪上能不能接纳一件事情为标准,而不是用法律道德或者有绝对正确的一个答案来判断一件事情是能接受还是不能接受,是对还是错。
青少儿口才培训中心的老师指出,我们每个人,看这个世界,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眼中”的世界。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高,经历,地域,肤色,民族……的人,看待一件事的角度肯定是不同的。
其实,哪怕是我们和身处一室的孩子他爸,对于孩子对错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这是人之长情,因为这就是一个主观的世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这规矩方圆,其实都是主观的,是根据我们自身的感受来决定的。
看到这会不会有点轻松?
我们终于可以做回真实的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费力捍卫一个固定不变的是非对错?同时也会有点迷惑吧?没有对错的教育方法,会不会没有标准呢?
青少儿口才培训中心的老师指出,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不去纠缠于对方行为的“对错“,而是更多的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当我们谈感受而不是谈对错的时候,对方就更容易去接受我们意见,同时也就没有办法去反驳你,因为我们说的只是一个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对对方的评价。
当我们能够接受对方的行为,但是对方可能有一些他不能接受的事情时,问题属于他。
比如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和小朋友吵架。或者老公在公司遇到烦心事。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去陪伴,倾听,去理解和看见对方。
而当我们产生了情绪,就来到了行为窗口的下方,当我不能接纳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就是说——孩子做的事影响我满足自己的需求了 。也许并非孩子做的是“错”的,可能换个场合,时间,或者换个妈妈,他就“没有错”,所以你只需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你产生的影响,或者你的不舒服的感受就好了。
比如当你结束了漫长的一天,很累的回到家里,孩子缠着你玩,并不是“你好烦,不懂事”,而是“妈妈今天很累,所以不想陪你玩了”。
这样,孩子会更容易配合你的需求,他也从中学到了如何体贴别人的感受。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受到“你好烦,不懂事”这个负面评价的伤害。作为回报,你看到的可能不仅仅是孩子不再缠着你了,更有可能帮你倒杯热水,或者捶捶后背。
这时候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态度。当我们不再用对错来判断每个人的行为,我们会发现,世界变得更可爱了,因为我们不用再去争辩是非,只是讨论如何解决就好。
当我们知道对方对自己的态度改变,也并非因为我们自己的“对错“,而是他们由于自己的原因能够”接纳“或者”不接纳“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也变得更轻松了,因为不用苛求自己为此负责,只是坦然面对就好。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