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语慧天下

当前位置: 栏目首页 > 教育知识 > 学校教育 >

《小学科学综合化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时间:2016-10-14 08:3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小学科学综合化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三稿) 执笔:史柏良 钱芸 二0一四年三月 一、研究背景: 2001年,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这次改革,不但是名称上的变化,同时科
《小学科学综合化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三稿)
执笔:史柏良 钱芸
二0一四年三月
一、研究背景:
2001年,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这次改革,不但是名称上的变化,同时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变得随之改变,主要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作为一线的小学科学老师,也在经历着这次变革。十多年来,社会在发展,我们的孩子也在发展,但是教材还是十多年前改革后的教材,有的内容老化、有些教学方式也显得滞后。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科学课程已不再是文本课程,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和研究课程,课程的内容和价值在本质上对于不同的对象其意义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教材所提供的信息量也是有限的,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的科学知识中,许多的现象、原理、规律是我们看不见的,凭借传统的教学又难以讲清,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还没有正式颁布,但已基本形成了。它的全称是“全日制义务教育(1~6年级)课程标准”。这个未来的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课程性质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从“副课”到“基础课程”再到“核心课程”,小学科学的学科地位不断提升,同时也对课程的执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
课程专家吕达先生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所以,教师应当致力于在各课程之间搭一座桥梁,善于利用科学知识以外的知识,善于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深入研究各种课程之间联系的最明显的途径。学科综合性学习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难点。新兴的教育技术与资源使得教育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新型的参与式教育环境中,学生开始参与到一种建构、改进、学习与分享的文化中。
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研究,在近几年相当多,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大多都集中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上,整合也大多以直观呈现知识要点难点为主,网络化学习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乃至信息素养本身就是课程一种教学资源,本课题在利用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乃至信息素养作为学生科学综合性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引导学生利用传感器、虚拟实验室、互联网技术和其它研究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自主式、协作式、发现式学习,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乃至全面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展开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对于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现代人,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科学课程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基于以上原因,把学生的科学学习从单纯的学习科学知识中解放出来,解放他们的双手,更解放他们的头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引导师生树立科学教育的“大概念”观,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出“小学科学综合化学习的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概念界定及研究假设
1、概念界定
综合化学习: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为基本出发点(核心),重组、优化、删减相关科学课程的相关内容,与其它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统整;引领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跨学科、跨时空(课内外)、跨媒体(纸质和网络,平面和立体等)的学习;优选各种有效的教和学的方法及手段,与其它学科特别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艺术课程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整合。凸显学生的信息素养,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追求教育效益的更优化。
2. 研究假设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试图通过“小学科学综合化学习”的行动研究,进一步优化小学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借助新型的数字化互动平台,能较为明显地改变教师目前的单一学科教育观,较为牢固地树立综合性的“大概念”教育观;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重,促使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生存状态和学习形态得到较为明显地改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组织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得到较为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能力和表达方式等综合素养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从而形成“朝阳二� 苯衔飨缘陌煅厣�
四、研究目标
1、初步形成切合学生发展的科学教学课程体系;
2、初步形成最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3、初步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研究内容及重点
1. 研究内容
(1)对小学科学教育内容进行筛� ⒅刈椤⒏慕⒄系陌咐芯�
科学课程在让学生获取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综合提升科学素养让学生的学科知识得到延伸、综合和提升。我们将对三六年级内容标准下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适度重组,并与信息、综合实践、艺术等综合类课程进行统整,根据年级段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形成典型课例。
把科学教育从课堂引伸到课外,因此科学教育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又一方天地。它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它为师生共同开辟了广阔时空。我们将以“比特实验室”、“创客空间”、“解放研究院”为载体,开发我校的校本科学教育项目,根据三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课程开发的流程(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意向→研究小组论证→基地课程组论证→制定课程方案→修改完善方案→基地开课论证→开设课程),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育人价值,整合信息技术、艺术等综合学科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科学教育校本课程。
(2)借助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学生综合化学习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互联网及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我们将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搜索引擎、互联网、区域和学校资源库平台拓展学生的探究时空、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启迪他们的创意思维……。同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优化数据的量化采集,开展大数据分析,更好地彰显科学研究的本质,完善科学探究中的细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学科综合性学习入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进行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 ⒄硇畔⒆柿系哪芰Γ菇ㄐ⊙Э蒲ё酆匣暗慕萄逑怠�
2. 研究重点
形成校本“小学科学综合化学习”的课程体系和资源体系,探索“小学科学综合化学习”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六、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分析整理学科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等理论,利用相关的综述、剪报等形式引导课题组成员学习借鉴。
2. 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写课堂教学反思随笔。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并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3. 个案分析法。不断地收集典型教师的典型课例及典型教学片断,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地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七、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2014年1月):
成立课题组,培训实验教师;选择实验方法,制订观测指标,做好各项测试;形成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 实验阶段(2014年4月2016年3月):
调研本校课题研究的硬件设施情况,请专家指导论证,合理规划,建成数字化实验室;优化统整科学课程教学,打造课程基地的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地沙龙研讨,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级科技竞赛,小学科学综合化学习研究全面展开
3. 提高推广阶段(2016年4月2018年3月):
修订研究方案,深入开展研究。总结研究经验,变革科学教学的“综合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彰显新形态。对课题成果、学生及教师的成长进行全面评价,形成一定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案例、反思、论文等。挖掘课题研究的内涵,彰显在新型的数字化互动环境中学科综合的有效性,带动区域科学教育有效推进。
举办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八、成果预期
1. 提升学校内涵,推动学校特色课程的发展
(1)学校建成数字化科学实验室,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内涵。
(2)形成有学校特色的科学教育校本化教学过程。
(3)组织学生参加“比特实验室” 、“电子百拼”等电子技师类科技竞赛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4)争创常州市小学科学示范教研组和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2. 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对现小学科学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优化,形成适合我校的小学课程综合化学习的校本课程体系。
(2)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地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习惯,学以致用,成就未来社会“完整的人”。
(3)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1)培养一批具有新思想,新理念,开放型,创新型的小学科学教师。
(2)全面提升教育科研成果档次。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全体成员撰写大量课例研究、反思论文,每学期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或省市级以上获奖;最终形成“小学科学综合化学习”的论文集。
(2)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整体提升教师团队的层次,培养2-3名区级以上五级阶梯成员,力争更高层次,形成一支有名师领衔的优秀科学教师队伍,进一步推进常州市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
九、保障措施(条件分析)
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省教科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十一五”立项课题《依托信息技术打造小学德育新途径》等三项� ⑹屑犊翁獾难芯浚渲�2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省一等奖和常州市二等奖。
本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均主持过� ⑹屑犊翁獾氖笛檠芯浚薪衔岣坏难芯烤椋幸欢ǖ目蒲心芰Γ卸嗥畚脑诠壹丁⑹〖丁⑹屑犊锷戏⒈怼�
我校的科学信息组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研组”,我校的科学教研组有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名,常州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多名,我校已经形成了“重学习、重实践、重研究”的科研氛围。
我校有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有课题组例会制度,由课题组主要成员在教学中实施,定期进行阶段性讨论,小结,并请专家做指导。有研究成果总结交流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总结,推广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学校每年提供足够的资金投入课题研究,为研究的顺利实施创设宽松、良好的氛围。我校贯彻落实市、区文教局有关教科研工作文件精神,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作出合理评价,并将此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作为评先晋级的依据。学校有教科研的奖惩办法,对教科研工作取得成果的教师,根据学校奖惩细则进行奖励。
十、组织与管理
本课题研究由校长室牵头负责总体设计、组织实施。拟建构核心组、开发组和实践组的三级网络,确保课题研究层层推进,不断深入。课题核心组负责总体研究计划的制定、实施的协调、日常管理工作;开发组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进行基于新技术的小学科学综合改革的方案开发和教学示范指导;实践组以联校教研组的专题教研,进行协作研究,整体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组织领导:
课题组组长:史柏良
副组长:钱芸
其他成员(待申报再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