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想让观众听迷,演讲前应该如何选择主题

在演讲中引用的材料,不在于事情的大小,也不在于材料的长短,关键在于与主题有无关系,是否能为表现主题服务。1988年,高振环的《劳动,是神圣的》这篇演讲佳作所要表达的中心是:劳动是神圣的,劳动是幸福的。其中演讲主题应该这样选用材料:

我认识这样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他生长在美丽的天府之国,50年代末,毕业于成都轻工业学院,怀着拳拳的报国之情,来到了北国江城。30年来,他曾有许多机会可以回到锦绣的家乡,然而都被他主动放弃了。这些年里,他先后取得了11项科技成果,蓝天上飞翔的人造卫星,大海中驰骋的舰艇,都有他研究制造的零部件。他的一腔热血和一颗赤诚的心,都贯注在祖国的塑料工业上。有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然而他不无自豪地说:“在神圣的劳动中我收获了快乐;在创造的艰辛里,我体验到人生的幸福。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就在于永不疲倦的追求和创造,劳动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演讲引述的这位知识分子的材料,没有冗长的叙述和细致的描绘,而是用简洁流畅的口才概括了主人公的动人事迹,有言、有行、有境界,具体生动。演讲主旨正是借助主人公的豪言壮语来表达的,既服务了主题,又表现了人物的崇高境界,一举两得,效果极佳。为主题服务的材料,既可以是正面的事例,也可以是反面的典型,还可以将正反材料综合运用,形成鲜明的对比。陈荣芬同志在《世界也有我们的一份》的演讲中,正是选择正反不同的两个材料揭示主题的。她说道:其实,命运之神并不特别地厚爱谁,成功的机会谁都有,关键是我们能否不失时机地把握它。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I.C.凯苏拉在《去争取》一文中谈到这样两个真实的故事。

西尔维亚梦想成为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出身高贵,一直在发挥上流社会的关系和父母职业成功的优势,受到了家庭的帮助和支持。她也确实具有这方面的天赋:常常说:“只要有人给我一个在电视上露面的机会,我知道我就会成功!”可她为此做了些什么呢?没有!只是在等待。结果,她等待了10多年,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哈里是一个移民家庭里10个孩子中的老大,父亲给人看门,家境贫困常常断炊。高中阶段,他既要做家务,又得打短工挣钱,朋友们称他为“过分卖力工作的人”。他解释道;“我没有其他选择…我绝不可能得到任何现成的东西,我必须从醒来那一分钟就开始工作,直到睡觉。”升大学时,他入学成绩很差,学校负责人对他说:“你绝不能读好大学,以你的成绩竞争读大学是很困难的。”建议他改读商业学校。然而哈里不听从,咬着牙在大学苦读。他的阅读能力可怜到领会不了讲义,每章都要反反复复地读5次,而他的阅读速度又很慢。别人几小时就准备好的考试,他却要整整30个小时。但是他最终不但完成了大学学业,还获取了博士学位,成了一名营养学权威人士,现在领导着美国和加拿大2000多个联营保健食品商店。

朋友们,从西尔维亚身上,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哈里又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失去的,永远不能重新寻找回来,重要的是立足现在,把握未来,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真正做自己的主宰者。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演讲者选取西尔维亚和哈里二人做对比:两个不同的环境,两个不同的起点,两种不同的对待,两种不同的结果。这样一对照,“青年一代要奋取进击,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一主旨就深刻揭示出来,使听众深受启发和鼓舞,这样选材实在绝妙。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