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口才是战略武器”,中国历史人物告诉你

战国时期,社会局势异常混乱,各诸侯国都想壮大实力,称霸天下。国君都意识到要强大就得改革,要改革就得需要人才,各国都在招募天下英才,很多出身平凡的能人义士得到了出人头地的机会,飞黄腾达。

  张仪

  战国时期秦惠公准备发兵攻打齐国,可齐国和楚国结成了一个新的联盟,秦惠公派张仪出使楚国,楚怀王亲自召见了他。张仪说:“臣下奉秦王的命令,特意来同贵国结盟来啦。如今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就是秦国与楚国,秦王看在大王的面子上,愿意与您联起手来,一起平分天下。大王联合弱小的齐国,哪有联合强大的秦国合算呢?”

  楚怀王一听,有些心动,就问:“丞相所说的都是实话吗?”

  张仪一本正经地说:“我乃一国丞相,说话怎能不算数呢?要是大王肯听从我的意见,下决心与齐国断交,秦王愿意把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

  楚怀王一听,心花怒放,马上答应了张仪的要求。群臣都向楚怀王表示祝贺,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楚怀王哪里听得进陈轸的话,他一面跟齐国绝交,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去接收商於。

  谁知张仪一回到秦国,就声称自己出门翻车摔伤了脚,一连三个月没有上朝。楚国的使者不耐烦了,派人回去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以为秦国怀疑自己与齐国断交不彻底,便专门派了一个人到齐国去,把齐宣王辱骂了一通。

  齐宣王气愤极了,他派人来见秦惠公,要求和秦国结盟,一起发兵攻打楚国。

  张仪见楚齐联盟彻底破裂了,这才重新出面,接见了楚国的使者。楚国的使者提出商於六百里土地的事,张仪吃惊地说:“大概你们听错了吧?我是说我的封地六里,可不是商於六百里。秦国的土地都是征战所得,怎么可以随便送人呢?”

  使者无奈,急忙回国向楚怀王报告。

  楚怀王这时才发现自己上了张仪的当,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发兵攻打秦国。结果楚军一败涂地。十万人马只剩下两三万,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被秦国夺去了。

  张仪收服了楚国,后来又游说六国入秦他的“连横”策略。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张仪从出师后郁郁不得志到受到秦惠公重用,靠的就是自己出挑的游说之术。

  

苏秦

  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苏秦,拜见燕国国君燕文侯说:“燕国乃是天然的府库之地。没有战争之患,人民安居乐业,这种和平境况没有比燕国更好的了。大王明白为什么燕国没有受到 秦国的侵略吗?这是因为中间有个赵国作屏障,挡住了秦国。秦国决不会历经几千里,越过赵国来打燕国。可是,赵国要想打燕国,那就太容易了。渡过滹沱河,涉过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抵达燕国首都。我希望大王能跟赵国合纵亲善,然后再联络中原诸侯共同抗秦,让天下结成一体,燕国也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了。”

  燕文侯自知燕国弱小,合纵联盟对其安全尤为有利,所以非常赞成苏秦的主张,供给苏秦车马和金银布帛,请他去跟赵国联络。

  赵国国君赵肃侯听说苏秦到来,亲自到郊外迎接,谦恭地向苏秦请教。

  苏秦说:“国家安定的根本大计,在于选择邦交。邦交选择得恰当,才能平安无事,否则,必然祸患不断。大王,恕我直言,赵国现在的邦交政策就不大妥当。大王是不应服从秦国,对秦国称臣的。”

  赵肃侯叹道:“秦国强大,我赵国无力与之为敌呀!”

  苏秦说:“仅靠赵国一国之力,当然无法战胜秦国。我仔细研究过,中原列国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军队比秦国多十倍,诸国若能结成一个整体,合力向西攻打秦 国,秦国一定会被打败的。可是,那些主张连横的人,都想割让各国的土地给秦国,以图一时之安。这样,会使秦国越来越强,中原列国被一一吞并的危险也就越来 越大。依我之计,大王莫如用合纵联盟统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的步伐,去反对秦国。无论秦国攻打哪一个国家,六国便一齐出兵讨伐秦国。这样,孤立的 秦国就一定不敢危害各国了。”

  赵肃侯完全赞同苏秦合纵抗秦的主张。于是,给苏秦100辆车马,1000斤黄金,100双玉璧,1000匹绸缎,请他去联络各国诸侯。

  苏秦先去了韩国,对韩宣王说:“韩国北面有巩邑、成皋这样坚固的城池,西面有宜阳、商阪这样的要塞,土地纵横九百余里,拥有军队好几十万,普天下的强弓 劲弩都从韩国出产,韩国的兵士又都能征善战。凭着韩国兵力的强大和大王的贤明,却侍奉秦国,拱手屈服,使国家蒙受耻辱以致被天下人耻笑,实在是不应该呀。”

  苏秦见韩宣王面露羞愧之色,便趁火浇油,有意激怒韩宣王“大王的土地有穷尽,而秦国的贪求却没有止境;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无 止境的贪求,这正是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用不着交战而土地已落入他人之手。我听说有这样一句俗语,‘宁做鸡的嘴,不做牛的尾巴。’现在,大王拱 手屈服,以臣子的身份侍奉秦国,这跟做牛的尾巴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此贤明,韩国军队如此强大,却蒙受甘愿做牛的尾巴之丑名,我真替大王感到羞愧呀!”

  韩宣王一下子脸色大变,挥动手臂,睁大眼睛,按住宝剑,眼望长空,发誓道:“我尽管没出息,但从此决不再向秦国屈服!今天用赵王的教导来晓谕我,我愿意诚恳地听从您的安排。”

  苏秦辞别了韩宣王,又先后拜见了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详细说明了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危害和联合抗秦的益处,使这三个诸侯也赞同了他的意见。至此,苏秦完成了他合纵联盟的游说。六国诸侯按照苏秦的安排,云集在赵国的洹水开会,正式订立了合纵抗秦的盟约,并且公推苏秦为“纵约长”,把六国的相印都交给了他。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

  苏秦游说时的辞藻华丽、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随手拈来,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刀直入、鞭辟入里;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力,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士中的集大成者。这也是他有如此成就的原因。

  

  诸葛亮

  东汉末,曹操称霸中原,除了蜀汉刘备和东吴孙权无人能与之抗衡。曹操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面对这两块肥肉得慢慢来。所以,曹操打算先联合东吴孙权打败刘备。曹操写信给东吴商量此事。

  孙权手下的大部分谋士见得了“便宜”,赶紧卖乖,都主张为了保住东吴江山投降曹操。然后,只有鲁肃一人看清了个中利害关系,他认为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才是明智之举。同时,鲁肃也知道自己是很难说服大家的。此时,刚好遇上了不谋而合的诸葛亮,所以,帮助诸葛亮引见了东吴的智囊团。

  素有“东吴第一谋士”的张昭首先出击:“听说你家老板请了你三次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如同得了麒麟才子一样能得天下,谁知连区区荆襄九郡拿不下,反而让曹操给拿下了。”

  诸葛亮深知张昭在东吴中的水平,不能把他辩服,那么今天就等于白来。诸葛亮眼珠一动说:“不夺取荆襄九郡只是不忍抢同宗兄弟的地盘,现在驻兵于江夏,另有所图,是你这些普通人能看得懂的吗?有才能的人国家有难时勇于出谋划策,无能之辈只会龟缩投降。”

  此言一出,张昭被说得羞愧无言。接着,又有一谋士说:“曹操坐拥百万大军,岂能不怕,莫逞强。”

  诸葛亮嘴角一泯道:“刘备驻兵江夏乃等候东风之机,东吴兵强马壮,又有长江天险屏障,你们却劝自家主公俯首称臣,恐成天下笑柄”。

  步骘:孔明先生不会是想学苏秦、张仪来游说我们东吴帮你们打败曹操吧?

  诸葛亮:就算是苏秦、张仪,也都是能为国分忧,出谋划策的英雄豪杰,绝不会像你们这些怕死鬼一样只知道投向,你们还有什么资格嘲笑苏秦张仪?

  接着,先后又有七人被诸葛亮驳得哑口无言。诸葛亮此次舌战群儒,表明了蜀国联吴的决心,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西方,“舌头、原子弹和金钱”曾被合称为“世界三大威力”;之后又有人把“口才、美元和电脑”称作“三大战略武器”。口才无不独冠其首。

  再举个在口才上吃亏的例子:

  韩非

  当时盛行的儒家“仁政”“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和管理体制已经完全推行不下去了。韩国出了一个叫韩非的人,他结合实事提出了一整套“法、术、势”的法治理论。韩非认为自己的主张一定能被韩王采纳。他满怀信心的向韩王呈上自己变法图强的政治主张,并向韩王献计献策。刚开始,韩王听得还蛮认真,不住点头表示赞同,可是听着听着韩王就不耐烦起来。原来,韩非有口吃的毛病,一到紧张或者得意的时候,就越发口吃得厉害。韩王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打发韩非走了。后来韩非对从政心灰意冷,开始写书,著有《孤愤》、《五蠹》等文章,文章传到秦国,被秦王赏识,但也没有被重用。这是战国法家思想代表韩非的真实历史故事。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普通的人,光有才能、学问、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很好的口才,越是想要有大成就,口才的作用就越大。因为,普通人没有名气,当面对大人物,要想把握大机会,向对方证明自己的实力、观点、主张、思想时,最快捷、有效的表达方式是口语。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