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

不论什么功能的演讲、什么内容的演讲、还是什么形式的演讲,概括来讲,一般都有下面几个特征。

(一)演讲是一种带有现实性和艺术性的社会活动演讲是社会实践直接需求下产生的,具有公共交往的性质。在演讲活动中,无论是演讲者、主持者或是听众,都有自己的目标指向和心理定势,都十分重视演讲的实际效果。就演讲者来说,当然力图当场感召听众,说服听众,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就听众而言,从社会价值观念出发,同样希望从演讲中获得知识和启示。至于演讲的主持者,本来就承担有根据特定目的对演讲活动进行组织和安排的任务,更希望演讲活动各方面协调、和谐,实现最佳的交际效果。

(二)演讲是由三方人物、四重联系、五个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演讲不同于平时的交谈。平时的交谈带有许多随机成分和散漫性。而演讲不同,它的基本组成形式是由“演讲者”和“听众”两方面的人物组成。较为庄重的场合,通常由“主持者”“演讲者”和“听众”三方面的人物组成。“主持者”“演讲者”和“听众”三方面的人物之间表现为一个多联系、多层次、多侧面的网络系统,构成四重联系,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听众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听众与演讲主持者之间的联系,演讲主持者与演讲者之间的联系。这四重联系在演讲现场中直接显示出来,同时以或隐或显的形式,形成反馈回路,直接作用于演讲。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如果把演讲活动从演讲者萌发演讲动机开始至演讲产生一定影响或达到一定目的为止,看成是一个信息活动的完整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实际上可归纳为五个环节。(1)信息源—形成演讲的内容思想。材料的搜集、积累并在这个过程中萌发演讲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诱惑下,进一步对有关的内容思想材料进行搜集和积累,从而构成演讲的内容。(2)传播者——演讲者,这是演讲活动的主体。演讲者是演讲活动的中心和前提,在演讲的舞台上永远是主角。(3)媒介——口语和相应的体态语言。演讲靠有声语言、态势语言和主体形象来传达。演讲者要用声音来承载、用语言来抒发演讲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态势语言来辅助有声语言准确而协调地对听众产生作用。演讲者的体形、容貌、举止、神态等主体形象,也影响着演讲的效果。(4)受传者—听众。听众是演讲效果的受众,演讲内容也是为了打动听众而组织的,因此可以说,听众是演讲内容的接受者和演讲效果的反映者。(5)效果——演讲的成效。演讲是一个信息循环流通的过程,演讲者通过口语和体态语的媒介将演讲信息传达给听众,听众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形成反馈信息,再传送给演讲者,从而对演讲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

(三)演讲必须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具有临场性一般地说,演讲活动都要有相应的场合、相应的听众、适当的布置、合适的讲台、良好的音响效果和一定的时限。一定的时空环境反作用于演讲,制约着演讲的内容、语言和表情动作等。一旦时空环境发生转移和变化,演讲的内容、语言和表情动作等也必须随之转移和变化,以适应新的时空环境。在演讲中,听众可以提问、插话,可以鼓掌、欢呼,也可以喝倒彩。演讲者要灵活应变,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容,这些也都充分显示出演讲的临场性特点。

(四)演讲离不开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具有“声”“态”合一性演讲就是演和讲的结合统一,是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结合统一。语言是人们彼此交流思想以达到互相了解的一种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生活的任何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以语言为工具。有声语言是在演讲中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最主要的媒介和物质手段,它是演讲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以流动的方式,运载着演讲者的主张、见解、态度和感情,将其传递给听众,从而产生说服力、感召力,使听众受到教育和鼓舞。除有声语言之外,演讲还必须辅之以体态语言。所谓的体态语言,就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能辅助有声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眼神、表情、体态、手势等。演讲中,应以有声语言为主,相应的体态语言为辅。得体的体态语言能够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演讲能生动感人,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传达系统。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