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俏皮话、反正话《买伞》《小段》

   相声中俏皮话也就是歇后语,就是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句子,前部分似迷面,后部分似谜底,而基本意思却在后半部分,听起来很幽默。如《买伞》:

  甲:您别找我们換。我们是来什么卖什么,质量问题我倒是想管,可被窝里伸腳丫。

  乙:怎么讲?

  甲:我们算第几把手?铁路警察我们也管不着那段儿。这就是歇后语出的包袱。

  反正话大家都熟悉,就是把正话说反了,反话说正了从而引起笑声。如《小段》:

  甲:我是小孩。

  乙:小孩是我。

   甲:我骑自行车。

   乙:自行车骑我。

   甲:我鼻子大。

  乙:我大鼻子。

  这就是正话反说,词不达意,从而引出了笑料。

  重复包袱

  重复,就是通过多次强调文字完全相同的语句,或多次重复地说同样的话,就是重复的艺术手法。如《买伞》里边就有这样的手法

  甲:同志,我们厂的情況,简单地向您汇报一下。我们是协作企业,由四个大厂、五个合作社、六个生产组、七个车间、八个单位组成…此致、敬礼、多提宝贵意见。

    乙:这就完了?我这伞怎办?

  甲:同志,我们厂的情况,简单地向您汇报一下,我们是协作企业。由四个大厂、五个合作社、六个生产组、七个车间、八个单位组成…此致、敬礼、多提宝贵意见。

    乙:我这还没解决哪!

  甲:同志,我们厂的情况简单地向您汇报一下…

  这就是多次地重复一个语句而引起的喜剧效果。“三翻四抖”也属于重复的艺术手法。如《小段》

    甲:做一个相声演员要有广泛的爱好。

    乙:对,什么都得会。

  甲:你会的就很多。

  乙:不敢说太多,一般的都有两下子。

  甲:这我知道,你画的山水画。

    乙:跟真的似的。

  甲:你雕刻的金鱼。

  构成包袱的艺术手法

  乙:跟真的似的。

    甲:你捏的那小泥人。

    乙:跟真的似的。

    甲:你印那假票子

    乙:跟真的似的,我不会呀!

  这种三翻四抖的包袱,也是重复的手法。

  意思相反包袱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的包袱。如《东京客人》里面就有这样的手法:

  甲:我往屋里一看,×x×的中国妈、日本妈,他爱人孩子都坐满了,桌子上摆满了中国菜、日本菜,嘿!真好。

  乙:好!

  甲:好!什么好?

  乙:怎么啦?

  甲:×××你太不够意思了,为了你们母子见面我跑前跑后的容易吗?怎么着,你们都进屋吃去啦,不管我啦?我告诉你,你们不是不叫我吗,没关系!当时,我一狼心,一跺脚,干脆。

  乙:回去了。

  甲:我进去了。

  按着事物的发展规律,既然一心,一跺脚,那就是回去了,可恰恰与此相反,却自个儿进去了。出乎意料,合乎情理,从而产生笑料。

  打岔包袱

  打岔是相声里使用较老的一个手法。传统相声《学四相》就是采用打岔的手法。使用这种艺术手法喜剧效果强烈,请看《小段》

  乙:大爷!

  甲:恩

  乙:您吃饭了吗?

  甲:我出汗了吗?没有,药吃的少。

   乙:您听不见哪?

   甲:你要买线哪?

    乙:不对。

  甲:上税?上什么税呀?

  这就是靠打岔这个手法产生的包袱。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