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才是朗诵的姿态

  真情实感才是朗诵的姿态

  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对朗诵,件事已经有误解了。

  每年建党节,国庆节,很多单位都会组织歌颂祖国、红文化类的主题朗诵,大家穿戴整齐,找稿件,集体排练,可热闹了,这是我们熟悉的画面。上学的时候我们就被要求在教室里朗读课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为了整齐,大家用一个调儿,一个节奏,变化很少,有时候摇头晃脑,拖着音快唱起来了,其实,这样的齐诵存在很多限制,发挥真情实感的余地实在是太小了。

少儿口才36.png

  看到舞台朗诵作品,大家又感觉别扭,这么亢奋?感情过于充沛,使劲儿太大,这下可好,朗诵这件事基本被定型了——你看,朗诵就是那些舞台上机械、装腔作势的自我表演吗?真正的朗诵,是情不自禁的,是你跟内容、文字产生共鸣,想给汹涌澎湃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用你的声音赋予作品第二次生命,这篇文章和段落你太喜欢了,不需要舞台和灯光,你自己就可以享受其中,这是你的朗诵世界。

  朗诵也需要说人话,摆脱形式的枷锁,经过声音控制的不断练习,在情感上下功夫,每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段落可能有不同的表达,对盼望的眼神,对失落的声调,读你想读,只有能触碰内心的作品,能体会其中感情的作品,你才会读出真情,只有你被感动,你才能感动别人,体验情绪,让情绪引导声音的走向是非常重要的。真实,言为心声的朗读更能打动听众。

微信截图_20220927132444.png

  8要强调的是,情绪生发来源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思想、学识和修养,在少儿时期,小学员对作品的理解、情感的认识和表达还没有那么丰富,需要老师来引导他进行体会。而且小学员在表演的时候除了理解情绪,往往能兼顾的其他方面是有限的,比如边走、边做手势、边带表情,还要表达,他们只能再尝试失败以后保留基本的情绪和基本的动作。所以我们看待孩子的作品是不需要太苛刻的,他在某一方面能传神达意,符合自己年龄,已经很好。学习任何知识也是这样,走出第一步去模仿,模仿得越来越像,学习相关的技巧,雕琢自己的技艺,思考以后了解其缘由,再做减法,举一反三,变通运用到实践中,操作自由,有了自己的风格。相信少儿口才表演的学员在不断学习以后,对作品的体会和再现比刚开始会丰富更多。编辑:阅己来源:部分来源自付费课程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