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口才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他能说出什么好听的话?!”相信当你听见别人如此议论自己的孩子时,心里一定会感到难过。孩子的言语让别人不喜欢、不懂得待人之道,这该怎么办呢?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让孩子掌握“礼仪”这件武器,那么,在他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势必会引起对方格外的好感,双方的关系自然就会拉近。不容忽视的礼貌用语

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

一个有口才、有教养的人,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是所有口才专家、礼仪专家所共同认知的。所以,口才不是单纯意义的口头表达能力,它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礼仪道德修养的综合体现。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才会成为一个社会适应性强的孩子;一个能够被环境接纳的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孩子。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仪底蕴浓厚,对孩子礼仪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彬彬有礼的小淑女或小绅士,所以父母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学会讲礼节,有礼貌,在待人接物时要有规矩,在教育孩子时要让他们与人交谈时用礼貌用语;其次,要给孩子提供良好习惯的训练,不时地对孩子进行有意识地礼仪重复练习。这样,当他开口说话时,对方才愿意聆听他的语言,从而提高口才能力。让我们聆听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做人的故事》里的这样一则故事:

夏天,父亲和小儿子走在小路上,周围一片寂静,只听到远处什么地方响着啄木鸟的敲击声和小溪的潺潺声。

突然儿子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向他们迎面走来。

“爸爸,老奶奶去哪里?”儿子问。“既然看到了,我们就去迎迎她或者送送她,”父亲回答。“当碰到她的时候我们就对她说‘您好’。”“我们为什么要对她说这个词?”儿子很奇怪。“我们根本就不认识她。”

“我们这就去迎接她吧,对她说‘您好’,那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了。”他们与这位老奶奶相遇了。“您好。”儿子说。

“您好。”父亲说。

“您好。”老奶奶说,她开心地笑了。儿子吃惊地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太阳照耀得更明媚了。一阵轻风掠过树冠,叶子沙沙地响。鸟儿在灌木丛中歌唱,而在这之前没听到它们的歌声。小男孩的心里好快活啊。

“为什么会这样?”儿子问。

“因为我们对别人说了‘您好’,她还微笑了。”可以说,礼貌是人们在频繁的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而这其中,礼貌用语则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

如果说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孩子口才的硬件,那么孩子的礼貌用语就是孩子口才的软件,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口才不是真正的好口才。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重视运用礼貌用语,在与人交往中,常常因此而发生误会和摩擦。而在亲朋好友眼里,不会使用礼貌用语的孩子也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我国古代有一个“以礼问路”的故事,说的是有位从开封到苏州去做生意的人,在去苏州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在三岔路口犹豫不定。忽然,他看见附近水塘旁边有一位放牛的老人,就急忙跑过去问路:“喂,老头!从这里到苏州走哪一条路对呀?还有多少路程呀?”老人抬头见问路的是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他没有礼貌,老人心里很反感,就说:“走中间的那条路对,到苏州大约还有六七千丈远的路程。”那人听了奇怪地问:“哎!老头,你们这个地方走路怎么论丈而不论里呀?”老人说:“这地方一向都是讲礼(里)的,自从这里来了不讲礼(里)的人以后,就不再讲礼(里)了!”

这个故事,是对不讲礼貌的人的嘲讽,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讲文明礼貌的传统美德,更说明了口才和礼貌用语之间的必然联系。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