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综合表达技巧,朗诵不正确的状态有哪些?

    朗诵状态是朗诵者在朗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朗诵状态不正确,有可能使朗诵前的各种努力付诸东流。例如有的同学朗诵时过分紧张,张口结舌;有的过分懈怠,无精打采;有的激动万分,干头万绪;有的追求技巧,三心二意;还有的腔调固定,色彩单一等,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朗诵状态,会给朗诵水平扣分。由此可见,朗诵状态正确与否,是朗诵成功的关键所在。

  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整自己的朗诵状态呢?

  首先,要树立信心,充满希望。

  在朗诵时要树立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充满希望,走上舞台。因为,自信是意志与力量的体现,是人们对自我认识感到满意的心理倾向。遗憾的是,有些缺乏自信,上台朗诵时往往“怕”字当头,思维紊乱,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手脚发抖,表情僵硬。既不能适当地表达感情,又不能准确地传递声音。这种不自信引发的“怯场”现象,几乎人人都有,只是有些人能自如地控制不让它影响表达罢了。要克服怯场的心理,必须要不断地加强练习,勇于实践,加强自信。其次,要欲望强烈,全神贯注。

85.jpg

  灵上的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朗诵时要善于观察,适时分析,着重理解,适时调整。

  最后,要学会把握技巧,克服“模式化”的朗诵。

朗诵时要借助内外部技巧全面设计,立体展现。但切不可模式化,追求怪异有很明显的技巧外露痕迹。尽量做到不勉强不做作、不虚声假气、嗲声嗲气

朗诵时要把握基调,加强韵味,但不可一味地使用“朗诵腔”,不可一味地运用夸张、渲染腔调,不管内容如何、不管场合怎样,只追求表面上的语调铿锵、激情洋溢,这样的表达只会让人觉得空洞空虚假、言不由衷。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吃透作品主旨情感;要加强外部技巧的训练,刻苦学习名家经验;要及时总结,及时反省,努力提高。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