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声语言之前先要认识声音

有声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最主要工具,只有它才能准确周密地表达人们的所思所想,承载和传输各种信息,完成交际和交流的任务。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一方面受个人先天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后天的训练和养成十分关键。

一、认识声音

  1声音的产生

有人把人的发声器官比作一架管风琴。肺是风箱,由它提供发声的原动力。气流从肺中自下而上,通过气管上升到喉头,声音就由喉部产生。当人们呼气时,使保护气管开端的肌肉(即声带)紧密地挨在一起,以使空气通过声带时能够产生振动。这种振动产生了微弱的声音,然后该声音再穿过咽部(喉咙)、口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上升到鼻腔时被抬高而产生共振。在这里,口和鼻腔就成了“管风琴”的两个管,它们不但可以起到扩大音量的作用,还可以任意变换音色。这样,共振后的声音被舌头、嘴唇、腭和牙齿这些发音器官改造,从而形成了语言体系中的声音。

我们认识发声器官,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目的是要在有声语言的训练中遵循其活动规律,正确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从而有效地利用它来发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声音,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2影响声音

质量的因素现实生活中,去除语言的内容,人们经常能够通过一个人的声音判断出对方的许多信息,如对方的性格、涵养、情绪等;有时甚至单凭一个人的声音就去主观地判断这个人的外貌、形象等特征,尽管判断的结果有时与事实不相符,这说明声音具有迷惑性。因此,声音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听众对语言内容和表达者的接受程度。那么,影响声音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1)音域

音域即每个人的声音从低音到高音的范围。大多数人运用音高的范围超过八度,也就是音阶上的八个全音。音域的宽窄直接影响到声音的质量。人们在平时交谈时,音域大多在一个八度左右,而常用的也只有四五个音的宽度,但是如果要同时与众多听众进行交流,如演讲或是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时,这样的音域就显得过窄。因为这时表达者不得不用到音域的极限,自己会感到吃力,声音会变得不自然,带给听众的也是极不舒服的感觉。如果一个人的音域过窄而造成表达上的障碍,则需要专门为此进行训练,以拓宽自己的音域。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在于是否拥有令人满意的音域,而在于是否最好地利用了自己的音域。

(2)音量

音量也就是发出声音的强弱、大小。当人们正常呼气时,横膈肌放松,空气被排出气管。当人们讲话时,就会通过收缩腹肌来增加排出空气对振动声带的压力。这种在排出的空气后面更大的力量提高了声音的音量。感受这些肌肉动作的方法是:将双手放在腰部两侧,将手指伸展放在腹部,然后以平常的声音发“啊”,再以尽可能大的声音发“啊”,这时我们会感到提高音量时腹部收缩力量的增强。微弱的声音,缺乏力度,使有声语言没有表现力,难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而响亮、浑厚、有穿透力的声音,则能做到高低起伏、轻重有别,可以增强声音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此,如果我们的音量不够大,则可以通过在呼气时提高腹部区域压力的方法进行锻炼。

(3)音长

音长也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同语速、停顿密切相关,可以影响语言节奏的形成,对声音的质量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速,也就是讲话的速度。大多数人正常交流时语速为每分钟130~150个字,而播音员的语速一般在180~230个字。可见,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语言环境,语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我们不需要去统一执行哪一个标准语速,因为一个人的语速是否恰当,关键取决于听众是否能理解他在说什么。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发音非常清楚,并且富有变化、抑扬顿挫时,即使语速很快也能被人接受。

(4)音质

音质也就是嗓音的音调、音色或声音。它往往是一个人声音的个性。如笛子有笛子的声音,而京胡有京胡的声音。音质取决于共鸣腔的状态和质量的变化。音质直接影响到声音是否优美悦耳,会影响到声音的表现力。最好的音质就是一种清楚悦耳的音调。音质上的障碍包括鼻音、呼气声、嘶哑的声音和刺耳的声音。我们一方面要针对以上4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良好的训练;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合理地控制它们,这样就可以使声音富于变化、轻重有别,从而更加有效地表达语言的思想内容。

【小训练】

(1) 大声朗读下列成语,注意声母和韵母以及声调。

比翼双飞  披荆斩棘  满载而归  丰衣足食  大张旗鼓  推陈出新  南征北战  龙飞凤舞  高瞻远瞩  快马加鞭  和风细  雨洁身自好  轻歌曼舞  先人后己  正本清源  超群绝伦  生龙活虎  日新月异  责无旁贷 

2)向听众讲述一段个人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要求:不要照稿宣读,注意吐字发音,并使自己的声音热情、自然、有表现力。可将自己的讲话用手机录下来,然后分析研究自己的录音,找到自己语言中的干扰词。再重复自己刚才讲述的内容,重复时注意克服这些干扰,尽量减少干扰词出现的频率。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